7月18日,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了廣大市民、游客前往參觀。本次天文館將展出牛頓、伽利略等先驅的原版著作,還有包括月壤在內的各種天外來物等著大家一睹芳容,讓游客能在參觀與互動中學習天文知識。支持科普工作是實施科教興國和提升公民素養的重要措施,那么其中有哪些稅收助力,就讓創業無憂帶大家學習一下吧!
01、“進門”免稅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優惠政策的公告》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對科普單位的門票收入,以及縣級及以上黨政部門和科協開展科普活動的門票收入免征增值稅。
Tips:
(1)科普單位是指: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天文館(站、臺)、氣象臺(站)、地震臺(站),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公眾開放的科普基地。
注:上海對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的這類科普單位實行名單制管理,點對點為名單內單位提供更加精細的納稅服務。
(2)科普活動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讓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02、進口免稅
根據《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關于“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普事業發展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公眾開放的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站、臺)、氣象臺(站)、地震臺(站),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所屬對外開放的科普基地,進口以下商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一)為從境外購買自用科普影視作品播映權而進口的拷貝、工作帶、硬盤,以及以其他形式進口自用的承載科普影視作品的拷貝、工作帶、硬盤。
(二)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求的自用科普儀器設備、科普展品、科普專用軟件等科普用品。
Tips:
(1)科普影視作品、科普用品是指:符合科學技術普及法規定,以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為宗旨的影視作品、科普儀器設備、科普展品、科普專用軟件等用品。
(2)享受政策的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站、臺)、氣象臺(站)、地震臺(站)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設立的植物園、標本館、陳列館等對外開放的科普基地,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面向公眾從事科學技術普及法所規定的科普活動,有穩定的科普活動投入。
2.有適合常年向公眾開放的科普設施、器材和場所等,每年向公眾開放不少于200天,每年對青少年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的時間不少于20天(含法定節假日)
3.有常設內部科普工作機構,并配備有必要的專職科普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