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車輪早已邁入2017年,上海自貿區已經成立近4年,作為中國自貿試驗改革最早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上海自貿區在三年時間里先后在各個領域推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創新。“自貿區”三個字看上去高大上,但它到底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有多大關系,能帶來多少看得見、摸得到、享受得了的好處呢?
下面我們就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細數自貿區給老百姓帶來的改革紅利。
衣:人靠衣服馬靠鞍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也成了服裝進口大國,人們對衣服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網上銷售的服裝從最開始廉價的淘寶貨,到現在潮牌、奢侈品牌無所不包,服裝成為“觸電(商)”的弄潮兒。因為政策的便利性,很多電商企業將自貿區作為產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和中轉站。
2010年,著名閃購網站魅力惠進入中國市場,2015年獲得阿里巴巴注資,同年其保稅倉庫落子在上海外高橋自貿區。魅力惠與眾多國際時尚品牌官方合作,以“閃購”模式亮相中國市場。所謂閃購,就是以限時特賣的形式定期定時推出折扣商品,先到先買,限時限量,售完即止。該模式一經推出就獲得消費者的極大認可,但消費者在屏幕前忙著“買買買”的時候可能沒想到,在背后為產品進口提供保障的正是自貿區的國檢人。魅力惠一半以上的進口商品都是服裝佩飾,它們能夠在消費者下單后即時送達收貨人,就是依托自貿區的預檢驗創新監管模式:在備貨階段,商品進入自貿區的保稅倉庫,國檢部門對商品進行預檢驗,將商品質量檢測的環節前置;在限時銷售階段,魅力惠根據客戶的訂單即時發貨;最后,企業對已經銷售的產品進行進口核銷,將未銷售的產品轉運至境外。對消費者來說,商品質量得到了保障的同時,快速的發貨保證了良好的購物體驗,對企業來說,能夠將未銷售的剩余商品轉口至境外,也降低了產品周轉的成本壓力。
食:民以食為天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進口食品在市場上也日益豐富了起來,“高大上”的洋貨也進入尋常百姓家:阿拉斯加帝王蟹、莫桑比克紅蝦、瑞典三文魚擺上百姓餐桌,法國紅酒、蘇格蘭威士忌、俄羅斯伏特加成了人們飲料新的選擇,澳洲的奶粉、美國的嬰兒輔食也成為年輕媽媽們搶購的對象。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國檢部門多年來在貿易便利化做出的種種努力。
以生鮮食品為例,通關時間的長短直接決定擺上貨架的食品質量。以虎媽貓爸們為寶寶精選奶粉為例,嬰幼兒奶粉是實驗室檢測周期較長的一類食品,需要對50個項目的指標進行逐一檢測,一個流程下來就需要3-4周時間,期間所有產品都只能在倉庫等待結果,造成了高昂的倉儲費用。自貿區成立后國檢部門對進口嬰幼兒奶粉應用“空檢海放”創新舉措,事先對空運來的奶粉樣品進行檢測,等到海運同生產批次的奶粉到港后,國檢部門核檢報告、產品無問題后直接放行,極大地縮短了貨物到港等待檢驗的時間,從之前的一個月縮短到1天,提高了產品從進口到上市的速度,企業節省了成本,消費者也能買到更便宜的產品。
住:家居用品自貿淘
現在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房子,買房子少不了置辦家居用品。有朋友會問,這些事情也和自貿區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大到空調、冰箱,小到墻上的插座、配電箱,你都能在自貿區找到這些產品的身影。博朗的料理機、伊萊克斯的廚房家電、德隆的咖啡機。這些受到國人追捧的家居用品絕大部分都是強制性認證產品,所謂強制性認證產品,是中國政府為保護廣大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保護國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評價制度,它要求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相關技術規范。在它們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站:上海自貿區的時候,都要接受國檢部門的檢驗,高品質的背后是國檢人查驗時忙碌的身影。
行:平行汽車走天下
平行進口汽車已經成為大家熟悉的“新詞”,自2013年自貿區成立以來,意圖撬動現有市場格局的平行進口汽車,一直在摸索中前行。2016年6月21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向上海自貿區內的試點企業頒發了國內首張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證書,2016年8月,首批應用該證書的平行進口寶馬X5型汽車完成檢驗進入國內市場。在經過初期的試水后,今年下半年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蓬勃開展,經外高橋保稅區進口的平行進口汽車已經包含寶馬X5、路虎攬勝、奧迪Q7、寶馬X3等各種國內熱銷車型,隨著進貨渠道的不斷拓寬,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車型、更豐富的配置供消費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