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市餐飲、零售、旅游(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游覽景區管理兩類)、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行業五個特困行業已有1.8萬戶企業享受緩繳近17億元,發揮了稅費政策在為企業紓困解難、穩崗留工上的“托舉”作用。
6月中旬,上海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本市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明確將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政策由5個特困行業企業進一步擴大到產業鏈供應鏈受影響的制造業等17個行業所屬困難企業。
幫扶特困行業的“雪中炭”
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向好,鐵路上海站的客流正逐步恢復,車站工作人員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全力以赴為旅客出行保駕護航。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社保部相關負責人說:“作為一家特大型運輸企業,我們承擔著長三角地區的鐵路運輸任務,上海地區參保人員近3萬人,包括社保費在內的各項用工成本是筆不小的數字,受疫情影響,企業各項營收降幅較大。在相對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也在想方設法確保職工享受應有的待遇。”
據測算,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月可緩繳的社保費近1億元,緩繳社保讓企業的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各項稅費支持政策的聯動發力,讓我們更有信心全力守護好這座城市的‘交通生命線’。”
紓困中小企業的“及時雨”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政策的“托舉”作用則更加明顯。
位于上海靜安區的可奈泊水療游泳館,此前受疫情影響停業數月。上海可奈泊水療游泳館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曉鳴表示,停業的幾個月里,除去房租,日常主要支出就是用工成本,這方面的資金壓力一直困擾著他。
當得知階段性緩繳社保費行業擴圍政策后,孫曉鳴立刻就通過“一網通辦”進行了申請。隨著室內體育場館可逐步恢復營業,孫曉鳴的憂慮終于得到緩解,他說:“根據政策,今年下半年,我們的緩繳金額預計在8萬元左右,彌補了部分資金缺口,更給剛剛重啟的我們增加了不少信心”。
根據《通知》,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均可申請緩繳2022年度相應階段的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單位應繳納的部分。其中,此前公告的5個特困行業的企業緩繳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的實施期限相應延長至2022年年底;17個擴圍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單位應繳納的部分緩繳實施期限則可延長至2023年3月。